從地板工程看專案管理的實現前陣子家裡更換客廳的架高木質地板,改為平鋪式,過程中遇到一些意料外的狀況,幸好木工師傅一一解決,最後趕在過年前完成,讓我們有一天半的時間清理及復原家具,迎接新年。從這次的裝修經驗,也看到專案管理的精神被實踐(其實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經驗,都值得我們從中學習),以下用簡單的重點條列來分析探討:

 
1.專案估算
以專案的R&R角度來看,我是這個案子的sponsor,木工師傅則是承接的PM,必須如期如質完成我提出的需求。但是在專案開始前,其實會先進行一次專案評估,目的是從現有的狀態估算專案範疇、時程與費用,但依不同企業文化,在精細度上卻有很大的差異,有些企業特別重視事前的分析,會審慎檢視每一筆資源的投入,所以會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前置作業。但多數時候,我們所能掌握的資訊有限,僅能概略估算專案規模,或利用過去經驗來輔助判斷。
這次的地板修繕專案,必須拆掉前屋主留下的架高地板,因此師傅在實地看過 並與我初步溝通之後(釐清sponsor的期待,對PM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專案前置任務),提出了專案報價與時程,簡單來說,專案的範疇包含拆掉舊地板並清運、舖隔音墊(避免架高木板會發生的音箱效應,使樓下住戶抗議噪音)與新地板,所以有處理舊木板的運送費,也有新地板的材料費。由於師傅提的報價遠低於我們的預算,因此我很快就同意。
上述的評估過程對經驗豐富的木工師傅來說是輕而易舉的,但這次的專案最大的風險在於,舊的架高木板底下是什麼狀況?與牆面的裝潢又如何銜接?由於舊裝潢是前任屋主所留下,因此即便身為現任屋主及專案sponsor我,也不得而知,所以師傅留下了但書,並提供了幾個可能的對應方式先讓我參考。
在現實專案中,我們也常會遇到一時無法準確評估的情況,軟體工程的世界中,有一套敏捷開發方法(參考文章:敏捷管理,快如閃電的詠春拳),可以透過快速迭代修正專案缺失,使之逐步符合市場需求,減少不確定性的干擾;在傳統的專案管理理念中,則是透過風險管理事先擬定應變計畫,並監控風險的變化。專案並非執行過程才會有風險發生,而是在規劃,甚至前置的評估過程中,就有潛在風險依附而生,PM必須在事前就先向sponsor提出可能的狀況才能避免日後雙方的認知差異。
 
2.應變計畫
有了事前的評估,我們對專案的執行有大概的樣貌,但撬開舊木板的那一剎那,還是讓我們嚇了一跳,因為前屋主不僅架高地板,還把原先的陽臺外推,因為陽臺有排水設計 (一邊高一邊低),使得陽臺與客廳有+1公分至-1公分之間的高低落差,舊牆面也移除不均勻,地磚也殘破不堪,電視線則是用眼不見為淨的方式,任意從架高地板下橫跨客廳兩端,三面牆的木板裝潢未貼地,因此改為平鋪後,勢必會露出醜陋的一段空隙。
 
受限於工期只有三~四天(接著就要過年),木工師傅很快提出了應變方案:利用夾板在不同地方增添厚度,彌補高低差,並使用防踢板補足牆面與地板的空隙,接著再透過人脈緊急找來水電工把電視線延長並靠著牆面走。最後,又增加了一個人力趕工,讓完成日得以不受影響。
基於專案三重限制,我們知道在範疇增加、時程不變的情況下,要達成相同的品質,勢必得增加成本(更何況材料與人力都增加了),因此身為理性的sponsor也就認同這樣的應變方式了。
應變計畫通常不是憑空出現的,除了經驗的累積,還需要事前做好合理的假設及防範性的溝通,才能讓需要應變的時候,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,並消弭過程中的阻礙(如sponsor的反對)
 
3.看不見的品質
現實中常會遇到窒礙難行的問題,我們常歸咎於歷史包袱,歷史包袱有兩種,一種是層層相依造成的龐大負擔,一種是前人不當的架構設計,造成疊床架屋的不穩定狀態。
在這次地板修繕專案中,前人對地板下看不見處的處理方式,差點成為我們的歷史包袱,雖然最後專案如期如質交付,但也多出了額外成本,這也反映了品質的重要性,尤其是檯面下看不見的品質,是日後最有可能拖垮產品的潛在風險。因此,不論sponsor、PM或專案任一份子,都必須時時刻刻檢視品質是否合乎期待,並且避免不切實際的需求影響了品質的管控

20170124_200348.jpg

為了整平高低差,多加了一些層板墊高

最後在期限內,如質完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