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期如質是專案的唯一目標,但多數都達不到這樣的境界,那麼,執行專案管理對我們有什麼幫助? 或許從以下的角度切入,能讓被專案dead line追著跑的你釋懷一點...
1.減少過程中的慌亂感,讓自己多一點時間做事,而不是到處救火或時時刻刻開會。同時也可以塑造臨危不亂、先知的專業形象。
如期如質是專案的唯一目標,但多數都達不到這樣的境界,那麼,執行專案管理對我們有什麼幫助? 或許從以下的角度切入,能讓被專案dead line追著跑的你釋懷一點...
1.減少過程中的慌亂感,讓自己多一點時間做事,而不是到處救火或時時刻刻開會。同時也可以塑造臨危不亂、先知的專業形象。
在日常工作中,尤其跨團隊協作時,難免會遇到已經談定的事情破局,或者本該對方處理的任務卻被甩鍋(註1),這時候內心鐵定很想用力問候對方。不過,最近看到一些有趣的論點,原來經常性的「甩鍋」其實是一種認知失調,之後只要遇到被甩鍋的鳥事,內心想著「這個人勢必失調得十分嚴重」,心裡就著實舒坦了許多,還不由得替他感到辛酸呢。
根據腦成像的相關研究顯示, 人類在意識到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,腦袋內的某個區塊就會啟用,而且這個區塊和生理疼痛的腦區是相同的,當這種類似疼痛的感覺過度強烈時,大腦就會啟動保護機制。身體碰到疼痛和恐懼時的反制行為是逃避,因此當大腦過度刺激時,將眼前所遭遇的責任推卸掉,就是大腦認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。
雖然溝通占了專案管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,但這並不代表專案經理的工作就是出一張嘴,因為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,除了當面對談之外,舉凡信件、會議、簡報、文件等,用來將某些事情傳達給另一方的方式,都在溝通管理的範疇內。那麼,專案經理顯然是紙上談兵的高手囉? 事實不然,為了產出足以說服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資料,專案經理必須將原本雜亂的訊息彙整成有條理的報告,一份60分的簡報或許花不了太多時間,但要完成一份80分的簡報,除了讓數字說話之外,背後要付出的吸收時間就非常多。
我的第二份工作是擔任App的專案經理,當時公司導入CMMI管理框架,因此有數量非常多的文件必須在專案生命週期中產出,和第一份工作放任式管理有著天壤之別,因此也了解到同樣身為PM,在不同的組織管理政策下,會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。
我想聊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,那是一個新興產業的新創公司,由於什麼都是新的,回想起來也特別有意思。
新創公司有一個特點,就是職稱與工作內容通常是不相等的,例如Internet程式設計師的工作,泛指產品開發生命週期中,需經過程式設計師手中的,往上追溯至產品源頭,往下延伸至客戶需求,期間的工作都屬之,同理可證,產品企劃的工作,是指產品開發生命週期中,需經過企劃的,往上追溯至產品源頭,往下延伸至客戶需求,期間的工作都屬之。所以基本上,Internet程式設計師的工作=產品企劃=專案經理=品管=任何你想得到的職務。除此之外,當時的公司在台灣又屬新興產業,於是乎,職務就常出現XX師、XX總監等嚇死人不償命的頭銜,既然無法定義,姑且我們就稱之為新創公司的小員工吧!
戰爭遊戲是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一部科幻電影,在描述22世紀的未來世界,人類面臨外星蟲族的大舉入侵,在兩次接觸戰爭中人類雖擊退了外星生物,但人族主力艦隊也損失殆盡。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入侵,聯合組織從世界各地挑選出精英少年,意圖培養成艦隊指揮官來迎接強敵。
在指揮官的養成過程中,上校(哈里遜福特飾)刻意安排各種困境來考驗主角安德的決策思考,並強調除了天資聰敏外,安德兼具殘酷與仁慈之間的人格特質,是這場戰役指揮官的不二人選。殘酷的手法代表他會對環境的威脅反彈、抗拒,並給予對手迎頭痛擊,而仁慈憐憫的心,讓他能從敵人的角度去思考,洞悉對手的下一步。在職場上,工作技能可以靠學習彌補,但某些特定的職務,卻需要特殊的性格才能勝任,因為他們需要處理的是商場人情世故、重大事件決策,甚至是一些政治手腕。多數事業成功者具有領導統御的老虎性格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往這樣的道路去成就,職場中每個角色有其重要性,就像劇中幾場比賽的勝負,也是靠著團隊合作才得以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