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工作開始接觸到敏捷式軟體開發管理(Agile),雖然過去就對敏捷管理有些許認知,但尚未有機會實際參與執行,因此這會是個很不錯的經驗。敏捷管理大約可歸納幾個大重點,其中"反覆"(註1)及"可行的軟體是專案狀態的最終量化"尤其重要。在<明日邊界,日復一日反覆學習>一文中曾利用明日邊界這部電影來闡述專案經驗學習的重要性,今天則用同一部電影另一個角度來思考,看看其中蘊含了哪些敏捷式管理的眉角。
在電影故事中,人類在對抗一種稱為「擬態」(Mimics)的外星生物,而男主角凱吉(湯姆克魯斯飾)在戰鬥中遭遇稀有擬態怪物,意外在同歸於盡的時候繼承了重啟時間輪迴的能力,因此他雖然不斷在戰場中死亡,卻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戰場(有玩電動的朋友應該可以很輕易想像這場景),不過在他偶然與有「凡爾登天使」讚譽之稱的女戰士芮塔結識後,才真正意會到自己必須殺死關鍵的外星擬態,一切才能回復正常,也才能阻止人類被入侵。於是凱吉在每一次活著的過程,都不斷記下周遭的場景、走位,一次又一次讓自己往前挺進一些些,就這樣周而復始朝著他們以為的方向前進,直到某天重傷後能力消失,被迫轉換一條他過去完全沒有經歷的路,終於帶領團隊完成了任務。
如果殺死關鍵外星擬態讓人類獲救,是這個專案的最高指導原則,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心思想、理念,那麼,從戰場中深入敵區,就是達成專案的一個重要手段。凱吉被迫將專案切割成數個子輪迴,在每一次輪迴中達成一個小小的目標,例如多走一哩路,多救一個人。然而並非每一次輪迴都有正面的結果,所以我們可以在幾個橋段內,看見凱吉忽略身旁被攻擊的隊友(前一輪凱吉還試著救他),自顧自朝他想去的方向前進。在傳統專案管理思維中,透過對專案的監控來矯正運作方向,有時甚至在工程開發前,就修正了好幾次的設計內容,但敏捷式管理,每一個小輪迴都有實質的產出,假使團隊忽略專案羅盤的些微偏差,最後疊代出來的產品可能會與最初的目標有極大差異。因此,從每一個輪迴中檢討缺失並改善,也是敏捷管理強調的"反覆"之一。
在電影中,凱吉、芮塔與博士透過快速的討論,擬訂每一次的作戰計畫,雖然人數不多,但我們可以想像這就是敏捷管理中,集結各種專長人才共同參與的過程。計畫(Plan)->執行(Do)->檢討(Check)->改善(Action),同步作業、反覆,並快速產出可驗收的產品。
此外,前段也提及,沿著戰場深入敵營只是完成專案的手段,因此,當發現有其他路徑可以完成任務時,還是得大膽調整執行方式,但其實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如登天的議題。在電影中,我們可以像阿湯哥一樣瀟灑,在一番義正嚴詞及背後散發正氣光芒的催化下,團隊成員就甘心賣命,但,現實生活呢? 免不了在修正方向的過程中遭受團隊成員的質疑。在<專案背後的守護天使-狙擊手的抉擇>曾提到決策者的宏觀視野,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數據或資料來佐證自己的論點,不過團隊中總會有保守派,就如同我們在<移動迷宮>中所看見的對立場面,你無法斷定誰是誰非,所以它始終是一個難解的問題。
敏捷管理有一個潛在的風險,就是團隊成員容易陷入小範疇的迴圈中,忘了專案的大目標,尤其在被賦予Dead Line的狀況下,更有可能發生像<26樓會議室的燈>疊床架屋的慘狀,究竟該專注於時效,還是專研於把事做對? 我覺得有一段話或許可以用來解釋 :
敏捷團隊經授權、接受管理人員給予指導方針,然後從那些指令制訂自己的目標,他們以整個團隊的形式,設計出獨特的解決方案,找出避開問題的方法。
一個健康的敏捷管理,必須從上到下徹底執行,上位者懂得釋放權限,執行團隊認真負責,因此團隊才得以依據指導方針制訂自己的目標,而這個目標不應該自我限制,造成成員間彼此的負擔,但也要確保有適度壓力,以及掌舵者適時微調方位,才能讓團隊順利往目標前進。比起傳統的專案管理模式,敏捷式管理更強調面對面溝通,以及每個小型PDCA的反覆過程,所以當任何疊床徵兆出現時,團隊應該立即檢視,並修正適當的運行角度。
註1 : 簡單來說,敏捷式專案將傳統的專案範疇切割成數個小範疇,每一個範疇約為數周的工作量,然後透過反覆的PDCA程序,從小範疇,反覆到大範疇,形成一個遞增的產品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