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o13.jpg前一陣子重溫了《阿波羅13號》這一部經典電影(註1),內容是描述NASA於1970年4月執行的登月計畫,發射後兩天因氧氣罐爆炸造成太空船嚴重毀損,三位太空人不得不使用登月艙作為救生艇逃脫,最後克服種種困難成功返回地球,被稱作登月計畫中「最成功的一次失敗」。閱讀過一些相關書籍資料後,發現電影算是相當鉅細靡遺根據紀實拍攝,在回味經典的同時,也讓我找到許多專案管理上可以效法的地方。

【風險應變準備】
風險管理的精神在我過去許多文章內都有提及,在電影中也充分反映了它的重要性,首先在訓練階段,除了預計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之外,NASA還多徵選了一組預備人員,接受相同的練習課程,目的是當正選太空人因故而無法參與任務時無縫接軌。雖然需要備位太空人遞補的機率並不高,但萬一發生狀況而又無人可替代的時候,卻會直接影響任務的執行,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計。風險應變的方式可區分為「迴避」、「減輕」、「轉移」、「接受」四種,備位太空人的機制可以「減輕」風險發生時,人員交接、作業重啟的繁雜程序與資源浪費。此外,劇中我們也看到危機處理過程,地勤人員不斷藉由情境模擬,為受困的太空人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,這些舉動和成效更加凸顯了風險應變準備的重要性。

風險應變最大的困難在於,必須在事前做到何種程度的準備? 有些風險應變的成本只會發生在處理問題的當下,但有時如同購買醫療保險一樣,必須事前付出一定程度的投資,若風險未發生,投入的成本也無法回收。以阿波羅13的案例來看,備位人選若無法事先接受等質量的訓練,一旦風險發生時,銜接上就會出現斷點,屆時衍生的問題或許更加棘手。因此,為了妥善準備足夠的能量來應對風險,除了做好風險管理外,還必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(註2),決定風險應變的準備程度,並於專案規畫初期就必須將風險應變所需的資源及成本估算出來,才有機會確實推展計畫。

【妥善分工,信任專業】
事前的準備只是為了在風險發生時有基本依循的依據,但是否能確實執行,甚至臨場應變,仍需要有良好的協作,讓團隊發揮最大的能力去克服困難。在阿波羅13劇中,我們可以從幾個橋段看到專業分工的極致,包括 :

1.為了阻止太空船上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停升高,指揮中心模擬現場狀況,隔空指導太空人利用手邊僅存的塑膠、舊襪子等材料拼裝成簡易的過濾裝置,終於有效減少了登月艙的二氧化碳濃度。

2.返航途中為了省電關閉維生系統而失溫的指揮艙,必須有足夠的電力才能重新開機,在1安培電力都不能少的情況下,地面組員在模擬艙內反覆驗證各種作業流程,最後才得以找到最佳的節電方式,並指導太空人順利完成操作。

當問題的發生的時候最忌諱陷入群龍無首的慌亂狀態,因此通常需要有人負責指揮坐鎮,協調各單位之間的協作,並調度資源,劇中地面指揮官   就是這樣的角色。現實生活中,台灣夏季颱風肆虐,中央政府或各縣市也都會成立應變中心,由相關的首長擔任指揮官,統籌運作,目的就是要快速串聯橫向的溝通,讓各單位適時發揮專業,將風險降至最低。大型專案運作時,也可以比照這樣的模式,事先指派合適的成員擔任緊急應變小組,妥善分工。

【隨機應變的能力】
英雄式的電影中經常可見主角在危急之下展現過人的能力,屢屢過關斬將化險為夷,現實生活若想要如此,除了要有驚人的運氣之外,日常扎實的訓練和經驗累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
阿波羅13號因推進系統損壞狀況不明,休士頓指揮團隊經過沙盤推演後,基於安全考量,要求組員擠進狹小的登月艙內,並利用月球引力返航。登月艙並不是被設計用來逃生或返航,更別提途中還必須點燃降落火箭來執行軌道校正,這種跳脫一般思考邏輯的決策,若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信心,是很難下決定的。

當問題發生時,團隊間會提出各種解決方案,決策者必須冷靜分析方案的優劣,此時過去經驗往往會是影響決策的關鍵,但過度仰賴經驗值,可能會錯失更好、但未曾嘗試過的選項,因此不管是理論推導、數據模擬,甚至是小規模實驗,都值得作為決策的輔助。由於短時間要分析的資訊龐大,若平常沒有經過足夠的思考訓練,要在危急時刻「快速辨識問題」、「選擇解決方案」是很困難的,單憑膽識並無法判斷登月艙繞月返航會遇到哪些問題(包含燃料有限、隔熱罩強度不足、搜救困難...等),以及該如何一一排除。


阿波羅13號整起事故最難能可貴之處,不僅是他們成功脫困返航,而是過程中接二連三的問題,使得地勤與太空人必須面對連續不斷的考驗,並且又一再化險為夷。我們也許可以將部分的成功歸咎於幸運,也許某些傳頌的情節多少被加油添醋,但也不得不佩服整個計畫在風險管理這部分所做的努力,才能讓每個人得以各司其職,將團隊力量妥善發揮。

註1 : 阿波羅13號是阿波羅計劃的第七次載人任務和第三次登月嘗試,火箭1970年4月11日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,但兩天後因服務艙氧氣瓶故障被迫中止登月任務。電影於1995年上映,由朗·霍華執導,湯姆·漢克斯主演。

註2 : 成本效益分析
簡單來說,就是將各種方案預期的「成本」和「效益」進行量化比較,找出「用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效益」的方案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