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 strong今天要以電影12 strong的故事說明專案管理的應用。12 strong敘述在九一一襲擊事件過後,美國為了暗中削弱國際恐怖組織塔利班的勢力,派遣綠扁帽特種部隊前往阿富汗加入杜斯塔姆將軍的民兵體系,執行先遣作戰計畫 - 扶植杜斯塔姆對抗塔利班。不過我們要介紹的不是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糾葛,或是男主角 「雷神」克里斯.漢斯沃劇中如何神勇殺敵的熱血,而是像這樣的秘密行動,需要什麼樣的專案管理技巧來執行? 又需要克服什麼樣的難關呢?

專案為何而戰
負責執行這個先遣計畫的是米契.尼爾森上尉(克里斯.漢斯沃飾),姑且不論劇中營造的正義感、使命感,此次任務的首要目標,就是在三個月內攻下塔利班的核心要塞。在這個目標(KPI)的背後,代表著塔利班組織盛衰的關鍵,假設無法在大雪季節來臨之前完成任務,讓塔利班得以度過一個冬季的喘息,將會連帶影響了整體戰略的佈局,甚至失去一舉推翻塔利班的機會,同時讓各路軍閥也陷入對峙。
PM除了要對專案本身的目標有十分明確的認知,更積極的作為是理解目標背後更深的意義,尤其多數專案其實是一個更大的專案所切分出來的小專案,當PM能辨識自己負責的專案位於公司戰略中的什麼位置,理解為何而戰,才能做出對專案、公司更佳的決策。

在利害關係人的背後
PM了解為何而戰,通常也能更接近主事者的想法。劇中最後的峽谷之役,原是米契與其團隊達成任務的關鍵一戰,同時也是攻克塔利班要塞的絕佳機會,為了不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,加上過程中米契的團隊一度失去聯繫,美國軍方高層斷然決定委派另一支特種部隊,與杜斯塔姆的死對頭哈立德將軍合作,由另一方向挺進目的地。
對美國高層而言,推翻塔利班是終極目標,與各路軍閥合作只是過程與手段,這與PM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情境相似,老闆的背後總有一個自己繪製的藍圖,各個專案對老闆而言只是達成這個目標的一個子任務,因此單一專案的成敗並不是絕對好或壞,而是看它處在這個大藍圖的什麼位置。當PM有了這一層認知之後,就能容易理解利害關係人的深層需求,進而讓專案朝著符合期待的方向前進,而非只是滿足單一專案的表象目標而已。
如同劇中米契最後所做的決定,順著高層新決策,讓哈立德率領的另一批軍隊作為攻克要塞的主力,自己則與團隊成員在峽谷一役切斷敵軍補給,完成高層期盼的結果。


計畫趕不上變化
當米契團隊甫到達阿富汗時,僅有一名臥底間諜引路與杜斯塔姆接觸,隨即就離開任由他們自行想辦法生存。在與杜斯塔姆合作的初期,對方並不友善也不肯透露太多資訊,甚至在這槍炮坦克的高科技時代,他們卻必須騎馬翻山越嶺打仗,絕對都是事前始料未及的。
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,意思是再多的規劃到了場上還是得隨機應變,但這並不表示事前的規劃不重要,而是兩者必須相輔相成。計畫給了大方向與輪廓,讓團隊得以在一個相對容易掌控的狀態下行動,臨場的變化及決策則是彌補了計畫的不足。

外部支援的不確定性
在整個任務的過程中,美國擁有的制空權佔了一個非常大的優勢,但對於米契團隊而言,轟炸機所帶來的幫助雖然巨大,卻也存在極大的風險,包括轟炸前必須深入敵營回傳明確的投彈定位、每次所能執行的任務範圍也有限,這些情況都說明了外援的利弊,有賴專業的PM在執行時做正確的判斷。
外援的風險並非不可承擔,怕的是有些人往往有了外援(外包)便過度依賴,或者極盡所能壓榨獲取利益,一旦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外援中斷,可能會對專案造成短時間難以彌補的缺口。

arrow
arrow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