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-1.jpg職業棒球是一項團隊分工精細的運動,特別是近年受到運動科學的觀念影響,越來越重視各項對戰數據,也更懂得保護選手,使得單一守備位置開始有不同類型、功能的選手輪番出賽,尤其是最能主宰球賽勝負的位置-投手。早期的棒球比賽中,投手完投是常見的事,後來漸漸有先發、中繼、救援的區分,現在則是連中繼投手也有長中繼、短中繼、set up、敗戰處理,甚至一人投手的任務分工,這樣的精細分工讓選手更能在責任範圍內毫不保留地全力以赴,無須將體力分配在不同的投球局數內,因此也造就不少成功的明星選手。

 
專案工作與棒球賽的共同點,都是必須在有限時間與資源內完成特定的任務,因此如何讓團隊成員有效發揮,是專案經理與總教練共同的課題。2016年的台灣大賽,當時的義大犀牛隊總教練葉君璋,便是靠著明確的任務分工,在七戰四勝制的大賽中,硬是提前於第六戰扳倒賽前奪冠呼聲極高的中信兄弟隊,獲得隊史第一座總冠軍(也是最後一冠,因為義大犀牛於同年11月正式轉手給富邦)。球員時期身為捕手,被稱為無敵鐵金剛的葉君璋總教練,退役後自行赴美進修,帶回了美國大聯盟印地安人體系的球隊管理觀念,並融匯到自己的帶兵哲學中,不僅在球季中培養出多位可用之兵,贏得再生工廠稱號,最後也逆勢奪冠,其中有許多成功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 
1.知人善用,分工明確
分辨一個人有沒有潛力並不容易,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,或者足夠的經驗、數據佐證,然而挖掘潛力選手(團隊成員)只是第一步,潛力如何轉化為即戰力才是總教練(專案經理)最大的考驗。
 
在義大犀牛的投手群中,不乏資質被評為不錯的選手,但過去幾年有的受傷,有的陷入低潮,也有載浮載沉一直找不到定位的潛力股。直到今年,賴鴻誠、黃勝雄、張耿豪等人,在球季中被賦予明確的任務,並且以每週出賽2~3場的固定頻率,慢慢找回投球節奏與自信,並能以相較不疲勞的手臂狀態進入冠軍賽,順利完成艱難的守成任務。這個看似簡單的分工方法其實並不容易執行(否則這些投手也不會浮沉多年),特別是當球隊(團隊)資源不足、面臨争冠(專案如期如質的壓力)的關鍵時刻,還要能穩住隊形,堅持一貫的節奏,過程中一旦投機多偷了幾名投手的責任局數,未來出現的連鎖反應可能會更難以收拾,最典型的反例,非中信兄弟莫屬了。
 
執行專案過程中,我們也常會遇到各種相互影響的狀況,這時便要仰賴風險管理機制,或透過高效的甘特圖管理來釐清這些相依的關係。
 
2.不短視,不躁進
承繼前段所述,總教練如何在勝負的龐大壓力下,維持固定的節奏呢?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格局與視野,隨時提醒自己,球隊的長、中、短期目標各是什麼,確保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上。
 
對於PM來說,專案如期如質或許是首要任務,但多數時候sponsor對PM有更大的期待,也就是說,完成專案是PM當下的第一目標,但身為公司員工,如何在達標的前提下帶來更大的效益(不論是實質獲益或者員工成長、經驗傳承等非量化效益),也是一件必須考量的項目。
 
3.信任與委任
把人放到對的位置上,就會創造最大效益了嗎?答案恐怕不是確定的。身為職業球員,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盡情發揮的舞台,當他確定自己能在這舞台上隨心所欲揮灑的時候,才能把自身的狀態提升到最佳。
從報章雜誌上可讀到不少報導,葉君璋總教練對子弟兵總是給予充分的信任,不論是平常的盜壘戰術,或者冠軍賽對高效儀的一席話,都可窺見。信任必須是雙方面的,也就是管理者要能敏銳觀察,確認核心團隊成員的自主性,並讓對方充分感受到信任(適度委任或給予發揮空間),團隊透過日常合作也會了解管理者釋放的權限有多大,進而在該範疇內展現最高的戰力,當然,這個發揮的空間勢必要比成員的能力要稍微高一些,才能正向激發潛力。
 
除了球員外,葉總在籌組教練團時,找了多位過去的同隊戰友,並透過分組訓練、經驗分享的方式,讓教練團也能不斷從其他教練身上學得不同的經驗,共同成長,這樣的形式在過往的台灣教練生態中確實不常見,但目前為止的結果確實令人對未來有所期待的。
 
回到專案管理的世界中,專案經理就如同職棒球隊總教練一樣,必須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,雖然實務上PM常常校長兼撞鐘,或者要扮演救火隊,補齊專案的缺角或遺漏的工作,但在理想的組織分工上,PM要適度委任給團隊成員,讓所有人一同在專案運作過程中成長,如此一來,PM也會有更多心力將自己抽離,擺在有絕佳視野的位置上確保專案的前進沒有阻礙。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