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板管理PMBOK(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導讀)闡述的是專案管理知識與概念,說明了專案管理所依循的五大程序群組 (Process Groups) 和九大知識體系領域 ( Knowledge Areas)各定義,但真正上了戰場執行專案時,靠得是PM自己內化後展現的功力,以及如何用不同的工具加速這些理念的達成。今天要介紹的工具是看板(Kanban)管理,正確來說它是一種具體的管理方法,而非一個標準的軟體工具(如Microsoft Project)。

看板隨著Scrum(註1)逐漸普及而廣泛被討論與使用,它的概念並不複雜,不論用在傳統的瀑布式專案,抑或是個人的工作排程管理,都相當實用。看板,顧名思義,是將專案的相關事項書寫於公開的白板、布告欄等,在強調團隊溝通的Scrum隊形(註2)中顯得特別重要,因為它的目的就在於,潛移默化讓所有人都能持續地接收最新訊息。最簡單的看版由待處理、處理中、已處理三列組成,如第一張圖所示。團隊成員將手邊的工作事項,依據處理情況以便利貼貼於其上,然後再透過每日的站立會議快速同步資訊。

看板可以針對團隊需求適當做一些變形,例如增加編碼、測試、批覆(核准)等不同流程,或橫向增加分隔泳道,每個泳道可依故事或成員區分,讓同類型的項目可在同一個序列中處理。在開發案中,一個Case處理完成後,可能需要交付另一位成員進行驗證與測試,但不同流程之間耗費的時間不同,為了避免太多任務積在同一個流程,導致部分成員負擔過重,因此可以訂定每個階段容許的最多工作項目。例如測試階段最多同時進行2個Case,當已有2個Case在進行測試的時候,即便已完成開發編碼,也不能進入下一個程序。但是,這樣不是變相造成回堵嗎? 就像交流道設置了匝道號誌一樣,雖然高速公路順暢,但卻苦了平面的用路人? 其實,敏捷開發並不特別強調快速,而是講求精實,如果團隊在開發過程中,能將每個細小的功能做到最好,未來也可以節省許多重製、維護的成本,也因為底層架構鋪建完整,更能依據市場的變動來調整方向。因此,當測試階段任務已接近滿載時,可以適時調整工程師的工作,例如回頭檢視底層架構、協助其他成員進行Code Review等,在等待測試階段消化完工作前,透過協作讓其他的工作更加有效率。當然,如果經過幾次運作後,仍會出現塞車的情況,或許就該檢視人員是否充足? 訂定的上限是否合理?
kanban4.JPG

 

看板管理的精神,並非單純使用於敏捷式開發的專案,任何團隊協作過程都可以透過看板進行有效的控管,以下圖為例,我所在的部門使用Trello這個看板工具軟體,將成員每日的工作依據今日清單、處理中、完成區分,另拉出待辦事項、已封存清單作為事前準備與事後查察,每個成員今天要處理什麼事情、進度如何,都能透過看板一目了然。必要的話,也可以下載App版本,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工作排程管理。而我自己也藉由Trello看板來管理工作以外的雜事,除了讓自己更有效安排時間,也有備忘錄的功用。

trello.jpg

 

看板的基本原則並不難,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善用工具的優點,來改善工作效能。看板的好處是能輔助團隊成員養成每日計畫排程、檢視工作成果的基本能力,並透明化呈現工作進度,建立團隊互助的風氣(而非競爭、dead line壓力),但它卻不一定能替代文件管理或開發紀錄,因此,選用工具之前,要先確認自己的需求及目的,並且充分了解工具背後的精神,才能真正發揮作用,進而事半功倍。

 

註1 : Scrum是一種敏捷式開發的方法學,敏捷開發強調將產品以最小可行產品(MVP)的方式推到市場上,然後依市場反應透過快速迭代,改善缺失。

註2 : 一般來說,Scrum建議一個團隊的成員數最好落在5~9人之間,才能將敏捷開發發揮到極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